通往维根码头之路
作品简介
《通往维根码头之路》(The Road to Wigan Pier)是《一九八四》、《动物庄园》的作者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一部报告文学著作,也是研究乔治·奥威尔“不可能绕过”的一本书。《通往维根码头之路》1958年在美国首次出版后,《纽约客》(New Yorker)发表了一篇重要的书评,作者是德怀特·麦克唐纳——他在其《政治》杂志(Politics)上发表过奥威尔二战时的随笔——他把奥威尔比作恩格斯、亨利·梅休、杰克·伦敦和托洛茨基,并称他的书是“我所知道的最佳社会学报告”。
他除了赞扬奥威尔“在感情上同情并理解他在其中生活的人”,还特别赞扬了奥威尔感情丰富的“骂人技巧”,说那“结合了愤慨和有的放矢”。此外,有论者认为,维根之行让奥威尔完成了转变,当他开始写作此书时,“当时,几乎好像一辈子都在他体内燃烧的暗火突然变得熊熊燃烧。” (以上文字引自http://book.douban.com/review/1059319/)
乔治·奥威尔(1903年6月25日-1950年1月21日),英国著名小说家、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他的代表作《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是反极权主义的经典名著,其中《一九八四》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英语小说之一。1903年生于英国殖民地的印度,童年耳闻目睹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尖锐的冲突。与绝大多数英国孩子不同,他的同情倾向悲惨的印度人民一边。少年时代,奥威尔受教育于著名的伊顿公学。后来被派到缅甸任警察,他却站在了苦役犯的一边。20世纪30年代,他参加西班牙内战,因属托洛茨基派系(第四国际)而遭排挤,回国后却又因被划入左派,不得不流亡法国。二战中,他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从事反法西斯宣传工作。1950年,死于困扰其数年的肺病,年仅46岁。乔治·奥威尔一生短暂,但其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作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被称为 “一代人的冷峻良知”。其代表作有《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
作品目录
热门划线
外,还有食不果腹的人们沉浸在现代电气科技中的奇特景象。你可以因为没有铺盖而哆嗦整晚,但是到了早上你可以去图书馆看看那些从旧金山和新加坡用电报为你发来的新闻。两千万人吃不饱肚子而在英格兰,每个人都有一台收音机;我们在食物上的损失通过电器得到了弥补。无法满足真正需求的工人阶级由解决表面生活问题的廉价奢侈品得到了部分补偿。你觉得所有这一切令人满意吗?不,我不这么认为。但工人阶级这种自我心态的调整或许已是当前环境下他们所能做的全部了。他们既没有发动革命也没有丧失他们的自尊;他们所做的仅仅是耐住性子安顿下来,按照炸鱼薯条的标准努力生活。接下去是天知道怎样无止境的绝望和痛苦;或者他们可以发动一场暴动,在一个像英格兰这样强权统治的国家,只会带来无谓的屠杀和当局野蛮的镇压。5 人
鲁克夫人时常倚在她的沙发上,像是一堆自怨自艾的脂肪,把同样的事情能翻来覆去的抱怨好几个小时4 人
黄历上现在是春天了,4 人
因为人们尽管穷其所能,也无法把他们的邋遢遍及每个角落。4 人
果你细心寻找,甚至可以在小溪里找到游弋的小鱼儿,而不是沙丁鱼罐头4 人
革命需要煤,反动也需要煤4 人
在闷热的矿井里,他们只穿一条内裤、一双木底鞋和一对护膝;在最热的矿井就只穿木底鞋和护膝。3 人
多数矿工都有所谓的“背上的领扣”——也就是在脊椎上的永久疤痕。3 人
不过像是都市人的日常地铁出行罢了3 人
就像是甘露一样,只不过你需要付钱3 人
即便是如今,如果必须要孕妇来拉煤车才能产煤的话,我想为了不至于失去煤,我们还是会愿意让孕妇们去工作。当然大多数时候我们会宁可忘了她们正在这样做3 人
我注意到威廉·拉尔夫·英奇牧师在他的作品《英格兰》里批评矿工暴饮暴食。不过就3 人
以一个矿工年收入150英镑甚至142英镑都是明显高估了。事实上,1934年全英国所有矿工的平均年3 人
眼下,我们不是要在人本世界和非人本世界中做出选择,而是在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充其量也就是没有德行的社会主义——之间做出选择。3 人
。像大多失业者一样,他花太多时间看报纸,如果你不打断他,他可以就黄祸、行李箱分尸案、占星学以及科学与宗教的分歧谈上好几个小时。那两个高龄的退休人员,和很多老人一样因为收入调查被家人赶了出来。2 人
他们的工作在我看来毫无希望,可怕到我都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愿意选做这行而不干脆去监狱蹲着。2 人
过一段时间这种丧失人性的工作会把他们的精力消磨殆尽,然后他们会卷铺盖走人,新人又会来填补他们的空缺。2 人
他们那个用灯光照亮的地下世界之于阳光照耀的地上世界就像是根茎之于花朵一般必不可少。2 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看矿工工作甚至是令人羞耻的,它能瞬间让你对自己“知识分子”、上层人士的地位产生怀疑。至少在你观看的时候会深刻地认识到,正是这些矿工们卖命工作,上层人士才得以保持上层的优越。2 人
有一个很有趣的段落,是描写巴黎公社被镇压后进行枪决的情形。当权者开始枪决带头的人,可他们不知道谁是带头的人,他们挑选的原则是出身较好的那些人可能就是带头的。一个军官经过一排囚犯,把看起来比较像的那些挑了出来。有个人被枪决是因为他带了一块手表,还有一个是因为他“有张聪明的脸孔”。我应该不会因为有张聪明的脸而被处决,不过我承认,几乎所有反抗运动中,其领袖往往是那些能够正确地发H音的人。2 人
靠背”式的房子是两栋一体式房屋,房子的前后每一面都是一户人家的正门,所以如果你走过一排房子,看上去似乎是十二幢,但实际却是二十四2 人
比方说巴恩斯利镇,最近花了将近15万英镑建了一座新的市政大厅,尽管他们需要至少2千套新的工人阶级住房,更不用说公共浴室了。(巴恩斯利的公共浴室有十九个男式浴缸——这个镇有7万居民,大部分是矿工,他们的家里都没有浴室!)政府本可以15万英镑建造350间政府安置房,还剩下1万英镑去建造一座市政厅。然而,正如我所说,我不理解当地政府的想法。我只是将房子紧缺而建造速度却慢如蜗牛的事实记录下来。2 人
上:一个长12英尺、宽10英尺的卧室,带一个很小的壁炉,另一间同样大小,但没有壁炉,还有一间长7英2 人
说他被看见在夜里运送木柴。他不得不辩解他并未运送木柴,只是夜里躲债潜逃。那些“木柴”其实是他的家具。收入调查最残酷、最恶2 人
收入调查最残酷、最恶劣的后果是令许多家庭分崩离析。卧床不起的老人会因此被赶出家门。比如,一名领取养老金的年老者,倘若丧偶,通常会与他的其中一个孩子同住,他每周十先令的补贴会被用于家庭开支,他得到的照顾可能不会太差。然而,在收入调查中,他却被算做一个“租客”,如果他住在家里,那么他子女的救济金会相应减少。于是,到了七十或七十五岁的年纪,他却不得不搬去出租屋,把他的养老金交给出租屋的房东,生活在饥饿的边缘。我亲眼见过许多这样的例子,由于收入调查的制度,现在全英国都是如此。2 人
们说职业中心仅仅只是一个让失业者闭嘴的诡计,给他们一种确实有人替他们着想的错觉。毋庸置疑,那的确是开办职业中心的潜在动因:让2 人
格兰有几百万人——除非爆发另一场战争——根本不可能在踏进坟墓前拥有一份真正的工作。有件事也许可以去做,2 人
们既没有发动革命也没有丧失他们的自尊;他们所做的仅仅是耐住性子安顿下来,按照炸鱼薯条的标准努力生活。接2 人
因此,时常有人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统治阶级的巧妙手段——一种“面包和马戏”的手法——以便稳住这些失业者。根据2 人
业是一种无尽的苦难,需要时常得到温暖,尤其是热茶——英格兰人的鸦片。一杯茶,甚至一片阿司匹林所带来的短暂慰籍远胜于一块干巴巴的黑面包2 人
兰开夏郡,你得踏破铁鞋才能找到一个牙口尚好的工人。事实上,除了孩子,几乎没人还能保有牙齿。而即便是孩子们的牙齿也微微发青,我猜是缺钙所致。有2 人
岸街另一侧的朋友事后对我说,“目力所及,唯一的色彩就是那些秃头。”2 人
但与此同时,遗憾的是,仅仅由于缺少恰当的传统,人们像浇粪肥一样把罐装牛奶倒进喉咙,根本不知道那玩意儿比牛奶制品差远了2 人
于我多少有些偏向于社会主义,这么做便极有必要,因为在你能够确定是否真的认同社会主义之前,必须弄清楚目前的状况是否可以容忍2 人
有某种晦暗不明的种姓因素,整个体系就好像一栋中世纪鬼魂出没的偷工减料的现代平房2 人
上层中产阶级最明显的标志或许就是家族中绝无人经商,而主要涉足军事、政治和专业领域。2 人
理论上你知道该如何穿衣打扮、如何点餐,现实生活中却无力请个好裁缝或去家像样的餐馆。理论上你知道如何打猎骑马,现实中却既没有一匹马可骑也没有一寸领地可供狩猎。这便可以解释为何印度(以及肯尼亚、尼日利亚等地)对上层中产阶级中的底层人士有着如此强烈的吸引力。作为士兵或军官去那些地方的人们不是为了金钱,而是因为印度有廉价的马匹、免费狩猎场和大批黑仆,可以轻轻松松当个绅士。2 人
普通”人几乎等同于类人2 人
在过去几十年中,英国工人阶级的奴性以令人吃惊的速度迅速增长。这是无可避免的,因为他们被失业这个可怕的武器吓坏了。2 人
不过,英国人已经明显越来越干净了,或许在未来的一百年内有望接近日本人的清洁程度。遗憾的是,那些将工人阶级理想化2 人
仍然不喜欢用别人用过的杯子或瓶子——我是说,别的男人,对于女士我并不介意——不过至少其中不再掺杂阶级因素2 人
塞恩斯伯里是位博学之士,想必也是位明智的文学评论家,但若是谈论起政治或经济问题,他和他那个阶层的其他人的唯一区别就是脸皮太厚且出生得太早,不懂得假充斯文。按照塞恩斯伯里的说法,失业保险完全是“对懒惰的游手好闲的小混混的支持”2 人
(手稿第二部)2 人
除了他现在开始在选举中为劳工,或者有可能的话,为共产主义者2 人
想要废除阶级差异,等于废除一部分的自我。2 人
那些从挖掘中解脱出来的劳工可能想用他的闲暇或部分闲暇时间来弹钢琴,而专业钢琴家却只是很想去土豆田中挖挖土。2 人
只以品位的狭义定义,即味觉为例,在高度机械化的国家,由于罐头食物、冷藏以及合成香料等等的存在,味蕾简直变成了废弃的器官。看2 人
多数英国人认为苹果就是一团来自美国或澳洲的色泽鲜亮的棉绒,他们会狼吞虎咽下这些,显然还很愉悦,却让英国的本土苹果在树下烂掉。美国苹果标准化生产的光鲜外表吸引了他们,而英国苹果上乘的口感他们愣是没有注意到。再看看生产线上用铝箔包装的芝士和杂货店里的“混合”黄油,看看那整齐得可怕的食物罐头正占据越来越多食品店的货2 人
但愿凉拖鞋和天然染料上衣都能被一把火烧掉,所有素食者、禁酒者和信奉基督的人都待在韦林花园城的家里静悄悄地练瑜伽!2 人